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 正文

累计超650亿!电力央企分拆上市重大进展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近年来,电力央企正在上演一股新能源业务独立上市的新风潮。

2025年3月25日,上交所官网显示,华电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电新能)IPO提交注册,保荐机构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和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审计机构为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律师事务所为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本次IPO募集资金将投入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拟使用募集资金约18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7月1日,华电集团旗下华电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电新能”)预披露招股说明书,计划在上交所主板挂牌。2023年3月,上交所网站披露,已受理华电新能IPO申请,并于当年6月15日A股首发申请通过证监会发审委审议。

华电新能于2024年12月10日披露的《华电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可续期公司债券(第六期)募集说明书》显示,2024年上半年,华电新能的营收为172.53亿元,净利润为65.63亿元。

累计超650亿!电力央企分拆上市重大进展

小编注意到,不仅华电,三峡、华润、中电建等电力央企也在走新能源业务的独立上市之路。

1.华润电力分拆华润新能源上市

2025年3月14日,华润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新能源”)主板IPO申请获受理。

华润新能源招股说明书显示,本次IPO拟募集资金约245亿元,发行的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公司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包括新能源基地项目、多能互补一体化项目等,装机总规模717.5万千瓦,总投资达到404.22亿元。

华润新能源作为上市公司华润电力(00836.HK)的全资子公司,主营业务为投资、开发、运营和管理风力、太阳能发电站。根据3月20日华润电力发布的2024年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净利润143.88亿港元(折合人民币134.17亿元),可再生能源业务核心利润贡献为92.28亿港元(折合人民币86.05亿元)。

2.中国电建分拆电建新能源上市

2023年6月2日,市值超1000亿的中国电建(601669)公告称,拟筹划分拆电建新能源上市。7月,其上市辅导备案获得受理。8月24日,中国电建发布电建新能源至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预案的公告。

公告表示,分拆完成后,电建新能源将坚持中国电建旗下从事中国境内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项目开发、投资、运营和管理业务的唯一平台业务定位不动摇,借助资本市场力量迅速增强自身资本实力,把握行业发展机遇,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业务布局。

只是,随着2024年央企并购重组的浪潮的来临,中国电建与中国能建这两家央企巨头,被广泛认为是有可能合并的候选者之一,特别是新能源领域。或许是因此,电建新能源的IPO进程至今没有进展。

3.三峡集团分拆三峡新能源成功上市

2021年6月10日,三峡集团旗下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峡能源,SH:600905)挂牌上市。三峡能源此次首发募资227.13亿元,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三峡能源广东阳江阳西沙扒300兆瓦海上风电场项目、三峡能源阳西沙扒二期400兆瓦海上风电场项目等7个海上风电场项目建设。

三峡能源以风能、太阳能开发、投资和运营为主业,“风光三峡”和“海上风电引领者”是三峡能源的战略目标。

根据2024年11月三峡能源发布的2024年三季报显示,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营业总收入217.6亿元,归母净利润50.93亿元。

在我国新能源产业链中,央企、国企一直是电站开发、运营的主体。新能源发电又是典型的重资产行业,投资额大、回报周期长。为全面推进绿色转型,电力央企可再生能源装机目标一年比一年高,这导致企业资本开支需求紧迫。电力央企分拆新能源独立上市后,可以统筹利用多个上市平台,既可以更高的融资效率来支撑各自装机目标的实现,又能降低企业整体资产负债率,增强财务稳健性,显著优化资本结构。

编辑:崔   雪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